平面設計在社會上用途很廣,專業(yè)覆蓋面很大,涉及領域較為廣泛:只要有市場,就需要廣告宣傳,就需要廣告設計師;只要有讀者,就需要報刊、雜志、書籍,就需要美術編輯;只要有交通,就需要戶外交通,就需要戶外廣告宣傳、路牌、站牌,尤其是更多的地下站臺和廣告需要更多的廣告公司和從業(yè)人員;數(shù)碼藝術也進入了平民百姓家庭,這使得靠平面藝術處理的市場迅速擴大。由此可見,廣告業(yè)、建筑裝飾業(yè)、影視業(yè)、印刷制版業(yè)對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
隨著人類認識水平的逐漸提高、深化和上升,人類認識將由“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這是認識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而人類的設計也必將隨著自身認識的提高走向更高的境界,即人類社會所孜孜以求的理想化、藝術化的造物方式和生活方式,由不自覺走向自覺,由追求物質需要為主到兩者兼顧并以追求精神享受為主。由設計的“必然王國”通向設計的“自由王國”,“隨心所欲而不逾矩”,這是設計師及消費者的共同夢想。日本設計師在90年代提出了一項稱為“人的感覺的計劃”,其目的是“要攏出怎樣才能使日常使用的產(chǎn)品讓人用起來感到更舒適、更愜意的辦法”,設計制造出消除壓力和疲勞、有助于創(chuàng)造“一個更人情化的環(huán)境”的汽車、空調器和衣服,設計出“有人的感覺的電器”。已將設計的精神因素提高到很高的層面。
平面設計的層次越高,其精神性的因素就越多、越圓滿,物質性和精神性、理性化和人性化的結合就越完美、越融洽。從某種意義上說,設計的不斷發(fā)展和提升的過程即是人的認識、思想和情感的不斷完善的過程,人類設計是人類情感、文化精神及倫理道德的觀照。設計是無“情”的,又是有“情”的。“情”即映射于人類普普通通的設計中;設計是無生命的。又是有生命的,“生命”即蘊含于人類對物的設計和使用過程中。人類社會的一切都已打上了人類精神意識的烙印,設計也不例外。可以預言,設計人性化將是未來設計的必然趨勢和最終歸宿,設計師的工作即是:使人們從物的擠壓和奴役中解放出來,使人的生存環(huán)境和物品更適合人性,使人的心理更加健康發(fā)展,使人類感情更加豐富,人性更加完美,真正達到人物和諧,“物我相忘”的境界。陳綬祥先生曾出書名日:“人詩意地安居”,對于設計界來說,何時才會出現(xiàn)“詩意”的設計和設計的“詩意”呢? 對于今天的設計師而言,設計人性化永遠是常念常新的課題,也是設計師永恒追求的目標。
面對20世紀80—90年代設計人性化的熱鬧和喧囂,過分地陶醉和鼓噪只會讓設計界浮于表面、作繭自縛而迷失方向。相反,沉下心來,作一些系統(tǒng)的理性思考和邏輯梳理倒是必要的,它有利于理清思路,看清本質,避免盲目,使新世紀的設計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平面設計人性化是以設計的理性化和功能性為前提條件的,離開了科學結構的理性化和合理的功能性,人性化將走向極端,最終將違背人性。
現(xiàn)代平面設計是科學和藝術、技術與人性的結合,科學技術給設計以堅實的結構和良好的功能,而藝術和人性使設計富于美感,充滿情趣和活力,成為人與設計和諧親近的紐帶。片面強調一面忽視另一面,將使設計走向極端,與設計初衷背道而馳。這樣的設計雖也有著多樣而生動的特點,甚至包含很深的文化隱喻色彩,對消費者而言,卻形同虛設,又何來人性化可言,著名美籍華裔科學家李政道先生曾把科學和藝術比作一個硬幣的兩面,形象地論述了科學與藝術的不可分割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