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另一個特點是漢字一個字本身就代表一種或多種意義,這一點,拉丁文字的一個字母卻不能完成。在文人士大夫創(chuàng)造了優(yōu)秀的書體與書法作品的同時,民間藝人也以他們的聰明才智設計出無數(shù)巧妙而極富視覺意趣的字體圖形。漢字不只是交流信息的語言符號,更被作為個性品味極強的藝術品而大放異彩。如用來招攬顧客的幌子、節(jié)慶與民俗活動中的吉語、吉祥紋樣中的連筆字等,具體來說,如早期的蝌蚪文和鳥蟲書(最早的物形字);秦漢時宮殿上的瓦當字(一般為吉祥語,如"千秋萬歲"、"延年益壽"等);錢幣字(如圓錢紋中"唯吾知足"四個字都有一個口字,以口字為中心,互相借用);剪紙字(如"飛龍戲珠",以雙龍蟠繞表現(xiàn)草體飛字),等等。這類反映日常生活形態(tài)的杰作具有濃郁的裝飾性和強烈的民族特色。
漢字的原始雛形也是圖畫,從皇帝時期的倉頡造字到商周時期的甲骨文,再到秦漢時的小篆、古隸和宋明時的印刷字體,直到我們現(xiàn)在常用的宋體、黑體、仿宋、綜藝、琥珀、圓體等,漢字經(jīng)歷了幾千年的發(fā)展和演變。文化現(xiàn)象是隨著人類的觀念而產(chǎn)生的,中國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觀念,那就是人類并非宇宙創(chuàng)造的中心,而是自然中次要的部分,能否符合大自然的韻律是衡量一切的標準。世界上沒有一種文化如此強調(diào)自然的形態(tài)與模式,漢字的創(chuàng)造無疑也遵循這一法則,即模擬自然,將物的形簡化地融會于方正的字體符號之中。
漢字標志的個性化特征使它在標志設計中獨具魅力,失去個性的設計也就失去了它的存在價值。在中國加入WTO以后,商業(yè)競爭將更加激烈,企業(yè)將更加重視運用標志設計來塑造品牌,塑造自身企業(yè)形象。同時,海外設計必將進軍中國市場,中國設計也將走向國際市場,設計將面臨嚴峻的競爭局面。是挑戰(zhàn)又是機遇,設計既不能停滯守舊,也不能全盤西化,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礎上廣泛地融合世界藝術文化,"汲取精華,剔除糟粕",也許這才是設計的成功做法。日前設計界有這樣一個論調(diào),那就是隨著世界經(jīng)濟一體化進程的加速,漢字標志將逐漸失去它存在的價值。究竟是不是這么回事?其實,未待弄清這種說法的對錯,很多企業(yè)早已"防患于未然"了。無論從事什么,經(jīng)營什么,其"代表符號"都堂而皇之地冠以英文字母,似乎這才是一個跨世紀的時髦企業(yè)。然而,若不明了其中奧妙,中國企業(yè)也許會在市場競爭中繞一個大彎子。眾所周知,標志對于塑造品牌、塑造企業(yè)形象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標志的設計方法有多種,如采用幾何形、自然形、人物形、動物形、花木形等,文字標志以其文化性、時尚感及表形表義的雙重作用在標志"家族" 中占據(jù)重要的位置。許多著名大公司都采用文字作為公司標志,如世界十大著名企業(yè)及著名商標中,有一半都是采用文字作為標志的。本文來源于南京logo設計公司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站在信息化、視覺化、藝術化的視角審視,漢字無疑是一種有巨大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設計元素,尤其廣泛地運用于現(xiàn)代企業(yè)的標志設計,鑄就出現(xiàn)代視覺傳達設計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演進為名副其實的文字信息傳達媒介。如香港設計師靳埭強的"中國銀行"標志,在古代"滾圓"的銅錢形中融入一個"中"字,似兩扇上了鎖的門,象征安全與守信。形象無國界,這樣一個圖文并茂、內(nèi)涵豐富的視覺符號應該是夠"通俗"了吧。再如"旗王茶葉"標志取形于一面旗幟與幾片茶葉,融入"王"字,似飄揚的旗幟,寓意"茶中之王"。這樣巧妙的結(jié)合既具有民族特色,又簡潔生動,足以讓人記住它。歐洲的拉丁字母最初起源于圖畫,后來規(guī)范為腓尼基字體,最后到古羅馬體,逐漸形成水平位置上的正方、長方、三角、圓、垂直、水平、統(tǒng)一斜度的規(guī)范性字體。它以最簡潔的符號形式表現(xiàn),具有高度識別性,這種強化視覺識別或閱讀的成功性演變在現(xiàn)代世界通用語言中一直被沿用。拉丁文字由26個字母組成,為了更加簡潔易記,以單個字母為設計元素的文字標志非常普及,如字母"E"的變形延展,字母"H"的夸張修飾等,然而企業(yè)太多,字母有限,用得太多也許會有雷同感甚至相互混淆。
這種特征在逐漸演變的漢字構成中也能看出幾分,漢字的構成分六部分,古稱"六書",其中象形、會意和形聲的構字特點,充分說明了漢字不但是一種符號,而且最重要的是具有表情的意義。象形是指模仿自然物形,以簡單的筆劃書寫而成的字,它不僅表達了自然物形的含義,還具有文字符號的性質(zhì)。會意是指將兩個字的意義組合成一個新的文字,如二"木"成"林",三"木"成"森"等。形聲是指形與聲結(jié)合構成的文字,如"悶"字,為"門"之形與"心"之意構合而成;"河"字為"水"之形與"可"之聲合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