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LOGO設計是以設計的理性化和功能性為前提條件的,離開了科學結構的理性化和合理的功能性,人性化將走向極端,最終將違背人性。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設計人性化絕不是什么“新花招”,而是人類設計本應具備的特質,設計師所做的便是使這種“人化”和“物化”過程更通暢,更和諧,以達到人與設計,設計與人的融合狀態(tài)。中國古代哲人所宣揚的“天人合一”,“物我相忘”的思想便反映了對這種關系的辯證認識。
現(xiàn)代主義設計之所以受到人們的批評和責難,就在于它在強調(diào)理性主義和功能性的同時,忽略了對人性化、多樣化的關注,而走入了高度理性化、冷漠化、單一化和功能化的歧路;而產(chǎn)生于20世紀70年代的后現(xiàn)代主義之所以并未贏得大多數(shù)消費者的認同并在90年代以后逐漸式微,很大程度上在于它在追求個性化、人性化、多樣性和裝飾性的同時,又走入了忽略、無視功能和結構的死胡同——很多后現(xiàn)代主義的產(chǎn)品設計壓根就無法使用,成了真正意義上的“概念設計”�,F(xiàn)代設計是科學和藝術、技術與人性的結合,科學技術給設計以堅實的結構和良好的功能,而藝術和人性使設計富于美感,充滿情趣和活力,成為人與設計和諧親近的紐帶。片面強調(diào)一面忽視另一面,將使設計走向極端,與設計初衷背道而馳。
南京LOGO設計的人性化是“人性”與“物化”的統(tǒng)一。“人化”和“物化”構成了人與設計物的互動關系,設計便是物的“人化”和人的“物化”的統(tǒng)一,兩者相輔相成。完全脫離了人的設計和完全脫離設計的人是同樣不存在的。 人類的設計和設計物總是體現(xiàn)了一定時期人們的審美意識、倫理道德、歷史文化和情感等精神因素,這是物的“人化”,造物的“人化”;而人類的一定意識、情感、文化等精神因素,又需借助于一定物質形式來表達,作為人類生活方式載體的設計物必然承擔了一部分對人類精神的承載和表達功能。這便是人類精神的“物化”,人的“物化”。
南京LOGO設計在上世紀80、90年代表現(xiàn)的熱鬧和喧囂,過分地陶醉和鼓噪只會讓設計界浮于表面、作繭自縛而迷失方向。相反,沉下心來,作一些系統(tǒng)的理性思考和邏輯梳理倒是必要的,它有利于理清思路,看清本質,避免盲目,使新世紀的設計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